场景一
妈妈:儿子,今天英语课怎么样?
儿子:哎呀,我记错时间了,打开电脑已经结束了。
妈妈:你干什么能行?你有几件事情需要记?你之前是不是也忘记过?你干脆别上了,你这样吊儿郎当的上课也没有意思,白花我的钱!(指责、猜测,不顾及孩子的情绪,仅仅是为了自己情绪的发泄)
儿子:你有完没完?不上就不上!你退了吧!我早就不想上了!
妈妈:我还不能说你两句了是不是?你还有理了?
儿子摔门而出!妈妈很生气,心里在呐喊“天呢,孩子现在太叛逆了!青春期什么时候能过去?”
场景二
妈妈:儿子,今天英语课怎么样?
儿子:哎呀,我记错时间了,打开电脑已经结束了。
妈妈:我记得上周三好像也忘记了?(妈妈说的是事实,没有评价)
儿子:是呀!最近脑子不好使。
妈妈:知道你没上课我也有点担心,毕竟今天的课落下,连贯性就受影响。你怎么想?(没有指责,平静的说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理解孩子)
儿子:是呀。
妈妈:总忘记上课不行,你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下。(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比数落之前的错误更有意义)
儿子:你提醒我不就行了吗?
妈妈:首先,英语课是你的事情,你需要自己处理。其次,妈妈也有时候不方便提醒你,就比如开会的时候。(去除依赖心理)
儿子:那我自己给手机定闹钟吧,或者是让一起的同学在群里呼我一下。(思考如何借助外部资源)
妈妈:我觉得可以。你也可以在上课前在群里提醒大家。
儿子:好嘞,就这样说定了!妈,晚上吃啥?
以上是两个对比的场景,大家可以思考一下。你是哪种妈妈?你要当哪种妈妈?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
曾几何时,青春期似乎成了叛逆、不听话的代名词。有描述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常与父母发生争吵、冲突,这种冲突有时候会导致纠纷而使情绪不好,心情黯淡,甚至引发离家出走的念头。学生反抗父母的情绪有时会表现得非常强烈,他们的口头禅是“啰嗦”、“少管闲事”或用力关门,致使父母担心或生气。
这些描述似乎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失控的。但是实际上,很多“青春期”是父母的不会沟通给逼出来的。
失衡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使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生理上的快速成熟使之产生成人感,心理发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由于生理的成熟,少年儿童在心理上产生自己发育成熟的体验,认为自己已经是成人,这就是成人感。
矛盾的青春期
半成熟现状是指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处于从童年期向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都处于半成熟状态。于是就出现了自己认为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即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人生必经的矛盾冲突,这是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
渴望的青春期
孩子会从心理上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成熟度,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要求与成人的社会地位平等,渴望社会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所以,当父母了解这些,是不是意识到要从教育方法上做改变呢?
尊重是前提,认可是基础,有方法的引导很重要。指责、抱怨、唠叨,只是耗损亲子关系,很难解决问题。情景一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孩子在长大,父母也需要随时成长和改变!